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在线阅读 - 第31章 嬴政的棋

第31章 嬴政的棋

    自古起兵造反,需要哪些条件?

    不外乎三点:有武器,有粮食,有人。

    只有拥有这三个基本条件,才有机会造反成功。

    秦始皇嬴政是个很聪明的人。

    可后世对他的评价如同对曹cao一样,都因为带着浓厚的主观色彩而变得有失偏颇。

    在不少人的刻板映像中,嬴政是个残暴无度,盘剥百姓以至于二世而亡的昏君。

    后世人说,秦二世而亡,就是因为嬴政没有做出稳定天下的政策,以至于他一死,秦国就快速灭亡了。

    这话其实很冤枉。

    可以说,嬴政为了他子孙万世的基业能够永传,下了一盘极大的棋。

    武器,嬴政下令收集天下所有的兵器,汇聚在咸阳城,拉铁剑铁戈的板车足足堆满了户县五千人挖出来的九座大坑。

    然后将那些兵器销毁、融化、重铸。

    最后熔炼成了十二座很大的金属巨人。

    易承听张良说,其中有六座金属巨人都被运送到了嬴政正在修建的始皇陵中。

    自此,天下青铜和铁质武器极为稀缺,以至于秦国民间还多用石刀石斧生活。

    粮食,嬴政下令将临淄、郢都、新郑、大梁等城,一共二十万户贵族富户,举家搬迁到咸阳城居住,这些富户每家至少带来了一万石粮食。

    还命各地官员严格把控粮仓存储,将大量粮食不断运往咸阳,以增加咸阳人口。

    这些粮食全部被集中到咸阳附近,极大的削弱了地方上的粮食储备。

    使得地方上就算是想要起兵,也没有足够的粮食养活那么多人。

    人,嬴政划分的郡县制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

    郡下设郡守、郡尉、郡丞;下再设县,有县令、县尉、县丞;县下再设乡,乡中有三老和游徼管理;乡下还有亭,每亭设一亭长,刘邦就是泗水亭的亭长;亭长下面还有最低级的里正,也有叫里力、里卒。

    如此详细的郡县划分,使得秦国的法令能够迅速的层层精准下达,从而控制到每一个人。

    当所有人都在这张行政管辖的大网中时,就算有人想要谋逆,也会被第一时间从下至上的反馈到中央,然后被出兵剿灭。

    巨大的棋盘,完美的算计,精准的控制,秦始皇是一个把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的帝王,一切都在他的意志下被安排,所有人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在伟大始皇帝的领导下,千秋万代的服侍着他的子孙后代。

    现在,嬴政又发现了这张棋盘上新的一个落子点。

    人之所以不好管理,是因为人的思想不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这世上最难的,就是控制人的想法。

    一场宫廷奏对,让嬴政意识到了这种想法的可怕,即便郡县制已经施行了八年,可现在依旧还有人在说分封制的好话。

    大秦帝国现有的制度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度,这一点不容辩驳。

    可淳于越却还说出:殷朝、周朝因沿袭上古圣王的治世之法统治天下达一千多年,凡事不师法古人而能长久的,还没有听说过。这种话。

    这让嬴政意识到并非所有人都和他一条心,至少在朝堂之上,就有不少人对上古圣王治世的分封制心向往之。

    李斯所说的很有道理,五帝的制度不是一代重复一代,夏、商、周的制度也不是一代因袭一代,可是都凭着各自的制度治理,这并不是他们故意要彼此相反,而是由于时代变了。

    现在天下平定,法令出自自己一人,百姓在家就应该致力于农工生产,读书人就应该学习法令刑禁,现在儒生们不学习今天的却要效法古代的,以此来诽谤当世,惑乱民心。

    民心是最容易蛊惑的东西,因为民是最愚蠢的,他们听到什么或者看到什么,就会相信什么。

    对此,嬴政深以为然。

    想要民心不被蛊惑,那么最先要做的就是焚毁那些蛊惑人心的书籍,然后杀掉那些指责朝廷所建制度的儒生,让剩下的人遵守规矩,服从规矩,敬畏规矩。

    民心是可以控制的,只要不让他们听到看到别人所说所写的,他们就会相信你告诉他们的。

    大规模的焚书开始了。

    徐州城东一处空旷的校场燃起了冲天大火。

    被堆成小山一样高的书籍纷纷被大火吞噬,而在那些大火堆的旁边,还在源源不断的从城中运送搜刮来的书籍。

    嬴政下令,除《秦纪》、医药、卜筮、农家经典、诸子和其他历史古籍,一律限期交官府销毁。令下三十日后不交的,处以黥刑并罚苦役四年。

    谈论《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官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有愿习法令者,以吏为师。

    如此法令一出,大秦帝国的行政机构迅速开始行动起来,不论是纸质书籍还是竹简,不论是私人收藏还是民间贩卖的,全都被官府收缴,然后集中烧毁。

    这种场面不仅在徐州城中,在丰县、沛县等等那些小县城中一样在上演。

    易承和张良刘邦等人一起去看了徐州城烧书的情形。

    书很多,烧的火焰也很大,因为无风,书籍燃烧后的灰尘直冲云霄,像是连接天地而滚动的龙卷。

    张良神情凝重,虽然他们半个多月前就已经收到了嬴政要焚书的消息,可现在焚书的政令真的下达,作为一个喜爱读书的人,他似乎还不能接受眼前的焚书惨景。

    映衬着冲天的火光,张良的眼底似乎也有火光闪动。

    易承看了看刘邦,这位老哥倒是一脸无所谓的,文化人和世俗人确实不一样,一种对于文化有着类似于信仰的执著,一种似乎就真的只是看个热闹。

    “卿云烂兮,乣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明明上天,烂然星陈......”

    张良又唱起了那首《卿云歌》,只不过这一次他的语气中没有悲伤,有的似乎是一个斗士视死如归的坚决。

    张良的卿云歌唱完了,可烧书的大火还没有停息。

    “我们走吧。”张良转过身淡淡的说道,“吾打算去一趟临淄。”

    “去临淄做什么?”易承问道。

    “去见一面师尊。”

    易承有些惊讶,“你...要去见荀子?他...他还在世?”

    张良看着易承,点了点头道:“正是。”

    “我随你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