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敌谍一生在线阅读 - 1423、 奶奶在同庆楼设便宴

1423、 奶奶在同庆楼设便宴

    哎呀,大小一姐真是好风采!她上身穿一件紫红色暗花高领半宽袖收细腰大圆摆的襟衫,下面是一条长及脚面黑色百褶长裙,脚上是一双紫红色的高跟鞋,正与上衣相应。

    她长发在脑后盘出高髻,横插一支翡翠钗,钗头垂着珍珠。看上去高贵而稳重。

    站在大小一姐身边的,永远都是老成持重,须发皆白的胡总管。

    萧安城也在脸上露出微笑,对姜玉凤说:“那就是篷船帮的掌门,池家大小一姐,池珺小一姐!你看怎么样?”

    姜玉凤吃了一惊:“篷船帮掌门?我看她也没多大呀!妈呀,她看上去可真高傲!”

    池小一姐首先向萧安城伸出手,微笑说:“萧先生,一晃,过去快两年了,很高兴能再见到您。您呢?”

    池小一姐轻轻一声“您呢?”真正是言简意赅,情义深长,让人回味无穷。

    萧安城轻声说:“池小一姐,我和陈队长、乔队长,也时常提到池小一姐您,时常提到在武汉的时光。我们只是身不由己,实在没机会来芜湖。这一次,我真是巧了,碰见篷船帮的弟兄,这才有机会来芜湖。我很惦念大小一姐。另外,池老太太还好吧?”

    一句“我很惦念大小一姐”,紧接着就问候老太太,算是遮过去刚刚露出的一丝思念。

    池小一姐微笑看着,点头说:“谢谢萧先生惦念。走吧,奶奶在同庆楼设便宴,请萧先生和这位女士赏光。”

    萧安城急忙说:“这位是姜玉凤,我的同事。我们有任务,要去扬州那边,实在不敢在这里多耽搁。”

    池小一姐淡淡地说:“吃一顿便饭,住一晚的时间,应该还是有的,是吧?”

    池小一姐面带微笑,这么诚恳说了,萧安城就不好再坚持,只好说:“多谢池小一姐。”

    14-22

    在八号码头外面,萧安城和姜玉凤上了池小一姐停在码头外的汽车。

    萧安城居中,池小一姐和姜玉凤分坐在他两边。

    胡总管侧身坐在前面的副驾上,不时向萧安城说这个说那个。

    正是胡总管的解说,才让萧安城知道所走过的道路。

    胡总管说:“八号码头是芜湖最大的码头。我们现在是走在北平路(今北京路)上。萧先生看这道路不宽是不是,却是芜湖最宽的马路。前面向南拐是中山大马路。当年,这条路就叫大马路,后来,孙中山先生来芜湖视察,在大舞台戏院(后改为大众电影院)演讲,再后来,这条路就改为中山大马路了。”

    胡总管回头看看大小一姐的脸色,又眉飞色舞地说起来,“沿这条中山大马路一直向南走,就是青弋江,江上有一座桥叫中山桥。我们今天吃饭的地方,叫徽州同庆楼,是芜湖最有名的饭馆。从中山桥边向东拐,进入二街,没多远就是。萧先生,池老太太就在那里给您接风。”

    萧安城虽然坐在美丽的池小一姐身边,却浑身的不自在,急忙说:“我应该去拜见老太太的,倒让老太太等我,实在过意不去。”

    这时,池珺小一姐才扭回头,轻声说:“萧先生,就是一个便饭,请别在意。”

    萧安城听得出来,这句话言简意赅,却含着许多难以言说的意思。

    14-23

    此时,池小一姐的汽车缓缓拐进二街。

    二街极繁华,但也极狭窄。地面铺的青石板,已被往来的车辆碾出几道沟。

    两边都是木结构的老房子,青砖黑瓦,可见当年的壮观。房子的楼上是绿框红窗,都用叉棍撑起。从窗子里伸出长长的竹竿,晾着五颜六色的衣服。

    从这条街一直望过去,晾晒的衣服就如天棚一般,遮天蔽日,蔚为壮观!

    楼下全是大小店铺,经营各种各样的商品。店伙计在门口招揽生意。

    汽车前行不远,就是胡总管所说的“徽州同庆楼”。

    萧安城和姜玉凤跟着池小一姐下了车,进入楼内。前面是大堂,上下二层,都是散桌,已有不少人在这里就餐。后面却是一间大厅,门口的牌子上写着“黄山厅”。

    14-24

    萧安城一进“黄山厅”,就是看见老当益壮的池老太太,正站在大厅中央,微笑看着他。他急忙走过去,向她鞠躬致意,再用双手握着老太太的手,微笑问候。

    池老太太点头接受,又和姜玉凤握了手,就说:“来吧,咱们坐下说话。”

    萧安城向餐桌上看,却意外看见佐佐木就站在桌边,正用一种怪异的眼神看着他。

    萧安城不掬礼节,也走过去和他握手,并且说:“没想到,能在这里见到佐佐木先生。咱们有很久没见面了。”

    佐佐木用生硬的中国话说:“我只听说今天有贵客到,没想到是萧先生,难得呀!”

    萧安城向佐佐木介绍了姜玉凤,说:“我的同事。”

    佐佐木向姜玉凤点头致意,并没有多说什么。

    姜玉凤却大为意外,没想到眼前这个人,竟然是个日本人!

    胡总管安排座位时,萧安城才注意到,桌边还有两个中年人。

    他介绍说:“这两位是池家二爷和二奶奶。”

    萧安城恍然想起来,这位二爷,应该是池珺小一姐的父亲。

    在记忆里,他应该是国一军独立第三十八师的师长,他怎么会在这里?

    萧安城微笑看过去,只见这位池家二爷穿着一身白纺绸的中式衣服,胸口挂着金表链,头发很短,脸上更是刮得光光的,甚至透出一层青色。

    萧安城和他握手,说:“二爷,幸会。在下萧安城。”

    池家二爷简洁说:“池玉田。”就不再说话了。

    二奶奶也和萧安城握手,自报家门说:“我是向美琳。”

    她一看就是一个美丽端庄的书香女子。

    之后,按照胡总管的安排,池老太太坐上首。萧安城和姜玉凤坐在池老太太右手。池珺小一姐和佐佐木坐在池老太太左手,之后才是池玉田和向美琳。

    这个安排有点怪。但只要想到池小一姐是篷船帮掌门,也就没什么可意外的了。

    向美琳身边,还有一个三四岁的孩子。一望而知,他是池玉田和向美琳的儿子,池老太太的孙子。

    这孩子就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家伙。向美琳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

    最后,还是池小一姐说:“小宝,坐下吃饭。”

    那孩子才老老实实地爬上椅子,东张西望要吃这个,要吃那个。

    另一个意外是,被胡总管安排在姜玉凤身边的,竟然是池家三爷,池玉江。

    他仍是一个大光头,粗壮身材,穿一身黑色绸衫,手腕上却套着一串佛珠,似乎想冲一冲他身上的凶气!

    比较怪异的是,在就餐期间,他不时回头看一眼姜玉凤,似乎想和她搭讪。

    在酒席上,主要是池老太太和萧安城说话。他们说的最多的,就是当年在武汉时,萧先生、陈先生和乔小一姐对池家的帮助。

    她嗬嗬笑着说:“那时候,可真是千钧一发呀!幸亏你们及时赶到。”

    片刻,池老太太又叹息一声说:“现在真是不如从前了!”

    听到这个话,桌边的人只能点头,并不多说什么。原因很简单,佐佐木就坐在桌边!

    萧安城说的,主要是自己近期的工作。

    他笑着说:“我就是个报务员,发个电报什么的。现在,我们在扬州那边的人需要一个报务员,这才派我过去。我听说,他们挺着急的。奶奶,我真希望能早一点过去。”

    池老太太笑着说:“萧先生,咱们真是难得见一面,你就多住一晚上吧。”

    萧安城谦恭看着他,还想再多说几句。

    不料,坐在那一边的佐佐木却开口说:“奶奶这么诚心留你,你多住一晚上又有什么不可以的!不要这么不近人情嘛!”他这么说着,隐约斜着眼睛盯着萧安城一眼。

    萧安城察觉到他眼里的某种意外,但也想不出是个什么意外。

    在桌子的另一边,胡总管隔着池玉江,向姜玉凤介绍芜湖的各种事务。

    他不断说:“这个事三爷最清楚。三爷,你给姜小一姐说一说。”

    于是,三爷池玉江要么向姜玉凤介绍芜湖的长江“三鲜”:鲥鱼、刀鱼和团鱼。要么介绍说芜湖的风景,什么赭塔晴岚、镜湖细柳、赤铸青锋、双流夕照,等等。

    姜玉凤睁着那么大的黑眼睛,那么惊愕地看着他。她怎么也想不到,这么一个粗壮的汉子,说起话来竟然如此轻声细语的。

    胡总管笑着说:“如果姜小一姐明天不急着走,倒不如请三爷陪着,各处走一走。”

    姜玉凤张口结舌,看看胡总管,又看看池三爷,竟然说不出话来了。

    另一边的池老太太忽然说:“三儿,看你别把人家姜小一姐吓着!”

    姜玉凤急忙解释说:“没有,没有,三爷说的很好。”

    14-25

    池老太太这顿接风宴,足足吃了两个小时才算结束。

    所有人簇拥着池老太太出了同庆楼,看着她先上了车。其他人也打了招呼,各自走了。最后剩下的,就是萧安城和姜玉凤,还有站旁边,微笑看着他们的池珺小一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