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从山神开始的诸天之旅在线阅读 - 第七章 稷下学宫

第七章 稷下学宫

    向后土娘娘辞行后,王明臻返回城隍法域,开始梳理此行收获。

    就在这时,天地间突然出现紫气东来三万里的异象,更有一道灵光从天而降。

    王明臻目光朝着灵光所在望去,发现一庄异事。一位七旬老妇产下一子,生而白发,落地便成老者,那老者更是被赐名李聃。

    “李聃,这是老子降世!”

    王明臻惊呼一声,眼中闪过一丝异色。老子降世,这意味着诸子百家将会相继出世,人道大势将临。

    自立一道,获取功德!这便是王明臻此时最本质的想法。但选择哪一道为根基,他还有些犹豫。

    既然暂时无法选择,王明臻就决定游历南赡部洲,积累底蕴,创出属于他的学说。

    接下来,王明臻先后游历了晋国、宋国、陈国、郑国、卫国、鲁国、曹国、楚国、秦国、吴国、越国、燕国等诸国。

    更是四处拜访人族诸贤,他与老子、墨翟、孔丘、鬼谷子等大贤论过道,受益匪浅,道行修为都有不小的增长。

    王明臻在游历途中,救下了颠簸流离的齐国公子姜小白,并护送将姜小白返回齐国国都临淄。

    来到临淄城稷门之外,王明臻冥冥中感应到机缘降临。经过掐算后,他知道正是稷下学宫出世之时。

    有王明臻暗中相助,再加上管夷吾、鲍叔牙的辅助,姜小白顺利登上王位。

    论功行赏之时,王明臻自然是功成身退,让姜小白赐予一块稷门之外的土地,将他建设学宫。

    姜小白沉吟片刻后,便将稷门之外的百顷之地赠与王明臻,允许其建造学宫。

    随后,王明臻大兴土木,在稷下建立了一座庞大的学宫,规格堪比宫城。

    然后,他就写信给墨翟、孔丘、鬼谷子等大贤,邀请他们前来稷下学宫讲经。

    墨翟接到王明臻的信后,便立刻带着弟子们向齐国行来。而墨翟所传的墨家法理,此时也渐渐完善。

    故此现在跟着墨翟身后的这些弟子,可以说便是墨家最初的一批墨者了。

    有这样的一群人在,别说是已经安定下来的齐国。便是在战乱不断的晋地,他们也足以横行。

    所谓的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这些墨者眼中,简直就是手到擒来之事。使墨家之言,落于实处!这才是墨翟来到稷下学宫的根源所在!

    同时,孔丘带着一干弟子朝临淄赶来。若是论起脚程,当真不必墨家弟子慢上多少,毕竟孔丘可是一直主张君子六艺的。

    在他的言传身教之下,纵然是文质彬彬的颜回也使得一手好剑术,御术更是精湛。

    只能说能在这个战乱不止的世道周游列国的士子,绝对没有一个是好相与的。墨家弟子如此,儒家门下亦是如此!

    孔丘与墨翟做了邻居之后,隔山差五便相互互相争辩、诘难。

    墨家主张薄葬、非乐,儒家则坚持厚葬,以礼乐教化世人。

    墨翟言“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故此当任人唯贤。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应该“选择天下之贤可者”来充当。

    这让一直主张‘尊卑有序’的孔丘,顿时气得大骂墨翟无君无父!

    除了两位贤者之中相互争辩不休,王明臻甚至还亲眼见过子路与禽滑厘,先是文斗随后武斗的壮观情形。

    不过虽然两方都讲究“以理服人”,但是情急之下难免会有些磕磕碰碰。

    故此时日一长,两家弟子之中虽无大伤,但是小伤却是接二连三,使得学宫中的医官都不够用了。

    不过便是在这个时候,一只“扁鹊”带着数百医家子弟,飞到稷下学宫。

    这些医家子弟的到来,日常“切磋”没有了后顾之忧,就变得更加频繁起来。

    随着稷下诸贤传道授业的激情越发高涨,学宫之中的医家弟子则变得愈发受欢迎起来。

    不过对此情形医家子弟也没有什么怨言,反而颇为有些甘之如饴的意思。

    毕竟在其他的地方,可没这么好的机会能让他们练手。

    不论他们的推演出来的治疗之法多么奇奇怪怪,只要在将墨家弟子与儒家门人置于一室,那么治疗时患者必然没有半点杂音。为什么不将法家弟子加进入?

    这个当然是能被王明臻收为弟子的士子太过稀少了,绝不是医家弟子心虚!

    其实弟子收的少也并不是王明臻有意为之的,实在是法家之道不同于其他几家。

    无论法家弟子学业如何,首先他们当有‘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信念,如此方才算是有资格学法。

    否则纵然满口法家之言,也不过是一个个夸夸其谈之辈,王明臻怎么会承认这样的门人?

    本来王明臻那严苛的收徒标准,已经被稷下学宫士子暗自称为学宫之中最严格的先生。

    但是当鬼谷子到来之后,王明臻的记录终于被鬼谷子打破了!

    本来墨翟与孔丘在学宫士子心中已然是不世出的大贤了,可是当鬼谷子于学宫之中讲了几次学之后,顿时将众人惊得目瞪口呆。

    无论是术数易卜,还是日星象纬,俱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兵戈征伐之势,六韬三略之谋也悉数在胸;变化无穷,布阵行兵,变幻莫测。

    甚至与舌辩纵横之术,他亦是广记多闻,可明理审势。出辞吐辩,万口莫当。

    随着墨翟、孔丘、鬼谷子,乃至于王明臻本人不时的在学宫之中讲学,稷下学宫的盛名几乎传遍了诸国。

    一时间,只要自认是怀才不遇的士子,便好似百川归海一般向着临淄汇聚而去。

    然并不是所有来到稷下学宫士子都是大才,能得‘稷下先生’之称,享上大夫之禄。但是凡事能走到此处的士子,着实都有可取之处。

    毕竟能在这乱世之中,跋山涉水来到稷下学宫,这本来就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在鲍叔牙渐渐掌握了齐国朝政的主导权之后,稷下学宫的环境开始变得愈发开放。

    甚至每月鲍叔牙都会专门一部分粮食用了供养学宫,至于怎么分配这些粮食,那么便是学宫内部的事情了。

    围绕着这批粮食该如何分配,学宫之中的各家弟子又开始了一场漫长的讨论。

    最后孔丘亲自下场言道:“凡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也!”

    向来与孔丘说不到一处的墨翟,这次却是难得同意孔丘的观点。

    但是王明臻思量再三之后,还是微微摇了摇头道:“世不患寡,而患不公也!”

    毕竟绝对的平均本来就是一种不公,而对于世人而言,其所追求的本不是什么人人均等,自始至终不过是一个公平罢了!

    甚至可以更进一步得出结论:因世有不公,方才有不均也!

    王明臻此言一出,孔丘与墨翟顿时不由眉头紧皱。唯独只有鬼谷子,自始至终就一直在旁边抚须而笑的看热闹。

    但是王明臻明白,鬼谷子也能看清这一点,只是他心中所悟太多,故此很多事情都不放在心上罢了。

    自这次学宫辩难之后,王明臻索性直接与学宫之中立一经台。而在经台之下则立一铜柱,王明臻直接将学宫法度悉数刻于铜柱之上。

    如此一来学宫弟子便可以经台辩难的获胜场次,作为为衡量标准,以此来分享每月的禄粮。

    而这些有能享用到禄粮的学宫士子,则渐渐的被众人与一般的学宫士子分开,称之为稷下之士。

    如此一来学宫之中的格局渐渐的便自行形成。

    首先是有学宫大祭酒主持学宫诸事,其次便以诸位受‘上大夫之禄’讲学的稷下先生为尊。

    再下则是那些能凭自己能力享用禄粮的稷下之士!

    至于普通学宫士子,虽然也能在学宫之士听讲,但是其待遇便与先前的稷下之士不同。

    很多时候学宫之中诸位先生所讲的道理,普通学子甚至要再三请教这些稷下之士后,方才能勉强听懂。

    稷下学宫开张之后,渐渐王明臻总算知道什么叫应时而出。

    随着学宫的名气越来越大,有些学宫开始开始从诸位先生的学说之中另出机抒,自立一家之言。

    就好似来自郑国的落魄士子邓析,他本来是王明臻甚是看好的一个法家苗子。

    在经台之上也时常以辩难称雄,可以说早早的就将学宫分派的禄米收入囊中。

    但是正当王明臻正要有意收他为弟子之时,这家伙竟然从法家之道中,悟出了什么‘名辨之学’,自称是什么‘名家’。

    他所立下的名家不再探索法之本意,而是直接在国法的基础之上,进行名为之辨。

    甚至能以言辞之辩,颠倒世人对是非的认知。以非为是,以是为非。

    这令王明臻甚是不喜,在他看来邓析这舍本逐末不知所谓。他这般行径,已经近乎玩弄律法规则。

    可是纵然王明臻心中不喜,但是却依然没有对他做出什么限制。毕竟学宫自由,早在学宫建成之前便是他亲口承诺的。

    不过相比于王明臻的失望,儒家对邓析那么简直到了要鸣鼓而攻之的地步。

    毕竟王明臻的法家之言,纵然是礼、法并重,儒皮法骨,但是好歹还给儒家留下一点脸面。

    但是邓析则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直接便于经台之上反对礼治,放言道:“不法先王,不是礼义。”

    这让儒家弟子如何能忍,孔丘虽然自矜身份没有亲自下场,但是其麾下那七十二位弟子,则是几乎一个不落在经台之上与邓析辩难。

    虽然邓析尤擅名位之辩,使得纵然是舌战群儒也丝毫不惧,但是毕竟体力有限,在一番车轮战下来差点没将他累死。

    两方最后以一个无胜无败的结局收场,这使得无论是那些儒生,还是邓析都觉得甚是不满。

    于是学宫之中便时常可见邓析与众儒辩难的身影。而邓析的‘名家’,则算是踩在儒家的脸上一句成名!

    就在学宫士子看着名家与儒家打得不亦乐乎之时,鬼谷子不声不响的又教出了几个高徒。

    苏秦、张仪、孙膑、庞涓,这四位王明臻虽然都曾见过,但是也没有先下手为强的意思,就顺其自然吧。

    于是苏秦、张仪自言乃纵横家,孙膑、庞涓张口必称兵家,俱有自立一家之言的气势。

    一时间,鬼谷子每每讲学之时,不仅是学宫士子,甚至就连临淄城中的公卿贵族都会忍不住赶来旁听。

    众人自然都是好奇是什么样的鬼才,能教出这样的弟子来。

    与鬼谷子的四大弟子相比,孔丘那七十二弟子简直就好像是路人了。

    甚至就连墨翟座下都有一弟子许行另出机杼,从墨翟的墨家之言中悟出了农家之道。

    许行所言农家,则是以‘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为重。受墨翟影响,农家认为当有君臣并耕,如此方才符合天地大道。

    可以说随着稷下学宫之中百花齐放,不断有士子推陈出新,孔丘座下的儒生几乎都快要忙不过来了。

    毕竟那些新出现的学说法理不是受到了法家之言的影响,就是受墨家之言启发,亦或者想鬼谷子门下则是完全没有将儒家放在眼里。

    因此这些儒生最近过得可是颇为心酸,毕竟寡不敌众,他们也已经好久没有赢过辩难拿到禄米了。

    不过当齐人邹衍带着他以阴阳为根,五行之枝的“五德终始说”来到稷下学宫之后,学宫中的儒生终于可以松了一口气。

    邹衍自言乃是阴阳家,开口必言天地大道,甚至令学宫中的士子以为他是信口胡言。

    学宫士子对他‘舍人事而任鬼神’的主张颇多诟病,可是其人毕竟还是有几分真材实料的,故此倒是在稷下学宫之中渐渐稳住脚步。

    当王明臻见他主张之中,颇多敬奉神邸之语,多有上古神邸东皇太一、云中君、河伯、少司命、大司命之称,心中便大概明白此人的根脚了。

    不过纵然如此王明臻也没有什么针对他的意思,且不说三元道宫刚刚招揽了一批妖族大能,他这么做不合适。

    况且如今就连火云洞都没有说些什么,他又何苦越俎代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