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之天启帝国在线阅读 - 第323章 分田分地分老婆?

第323章 分田分地分老婆?

    其实朱由校也不知道建造一座综合性化工厂究竟需要什么,只因为想要大规模生产肥皂,他便脑洞大开地联想到了联合制碱法,想到了联合制碱法,他便又先到了工业化生产纯碱和氯化铵在玻璃制造、食品生产、冶金和制造化肥中的巨大用途。

    于是,眼睛里只看见未来巨大好处的小朱皇帝压根就没考虑底下人办起这事会遭遇怎样的困难。一道圣旨下去,宋应星这个冤大头和十几个擅长化学和炼金术的西洋教士便被皇帝给调动来了杭州。

    虽然对化工厂的建造一窍不通,但朱由校知道凡是化工生产肯定是需要水源的,再加上考虑到污染和安全性等因素,朱由校便令李永贞等宋应星到杭州的这段时间,务必在杭州方圆百里之内,先找到一处远离人群又能提供充足水源并确保足够隐蔽的地方来修筑道路。

    要说李永贞现在可是一个头三个大,自家这位小爷自打出了京师就没消停过几天,先是大张旗鼓的收拾掉了孔家,然后又在南京和两淮是动作连连,虽说内官监靠着海贸垄断和敲诈江南富商和藩王们是大捞特捞,但照着这位爷的花钱速度,李永贞只能期望什么时候天上能多下几场银子雨才能解恨。

    看着自己的大总管一脸为难的模样,朱由校也意识到了自己对内官监的压榨实在是有些过甚。李永贞有能力有心计不假,可要是再这么折腾下去,只怕自己这位大总管都能走到魏忠贤的前头去。

    为了安慰李永贞,同时也为了破而后立,朱由校可是脾气上来就不管什么好歹的性子,当下御笔朱批一挥,正忙着肃清海面的郑芝龙便领着自己麾下的虎狼水师直接抄没了几十家杭州附近的豪商。

    而朱由校行事虽然蛮横,但这几十家豪商可也说不上是真冤,随便拎出一个,在江南都是欺行霸市和欺凌乡里的高手。有家吴姓茶商,仅在闽浙两省就占了足足近两万亩土地,其中自然是有不少抢占民田和强买强卖之举,以前放着不动,也不过是他小朱皇帝在“养猪”,现在不仅猪肥了,皇帝又急等着银子买米下锅,所以这群家伙要怪也只能怪自己立身不正,跟他小朱皇帝的凶残暴戾可是一点都不沾边。

    拔出萝卜带出泥,收拾掉了这群纸醉金迷的豪商,自然会顺带着牵扯出一大批官员,许显纯和方正化这些日子也是忙活得脚打后脑勺,杭州城的大狱内更是鬼哭狼嚎之声彻夜不绝。

    很快,朱由校心心念念的宋应星等人还在半路,江南地方和官场上的震荡就影响到了内阁和京师朝堂,各部官员和御史们更是八百里加急送来了劝谏奏折,中心思想只有一个,那就是乞求皇帝能够可怜可怜江南百姓,少在江南再兴大狱。

    这些人的话,朱由校看都懒得去看,毕竟他要的是银子,要的是江南百姓的民心。而他真正在意的,则是勋贵和军方对自己这种近乎打土豪分田地的做法究竟持有怎样的立场。

    就这样又过了两天,锦衣卫终于将英国公府和魏国公府的联名折子一起呈到了御前,这一南一北的两位国公爷都明确表态,将倾尽全力维护南北直隶的军心民意,弹压一切内外宵小之辈,绝不允许有任何人、任何势力来破坏皇帝的宏伟大计。

    紧接着,便是各个行军大都督都分别上了密折,袁可立更是旗帜鲜明地表明可以派出精兵来拱卫皇驾,大有一副哪个敢不听话,他老袁就敢提大军踏平人家九族的气势。

    有了两位国公爷的背书和军方大佬们的支持,朱由校索性跟江南士绅彻底撕破了嘴脸。皇帝行辕的旨意在一日之内便发出了十二道,道道都似割人筋骨的钢刀,一下一下地在江南士绅富户身上割取着他们的血rou。

    “大明皇帝告天下万民,朕知道百姓们的日子过得苦,大家每天辛苦劳作,为的不过是吃饱穿暖,可总有那地主豪绅总想着欺压朕的百姓,叫朕每天都吃不好睡不着。朕现在就在杭州,这里也算是富庶的地方,可就在几天前,朕就亲眼看到杭州城外还有百姓饿死在了官道旁。百姓们骂朕,朕都认了,是朕没做好这个君父。好了,废话也不多说,打今儿个起,凡是我大明百姓,都可以向官府告发你们地方上的豪商地主家有没有偷税漏税,有没有欺男霸女强占土地,官员有没有不执行朝廷摊丁入亩新政的。朕在这跟大家把话挑明了,只要百姓们及时揭发,朕就叫军队踏平了他们,把他们的地重新分给百姓……”

    杭州城的西门,一个受雇于朝廷的说书人正站在人群前面摇头晃脑地向周围人宣读着朝廷最新的邸报,一众百姓也听得很是认真,生怕漏了一字。

    “二哥,这邸报上说的可是真的?”

    人群中,一名扛着锹镐的青年正小心询问着站在身旁的大汉。

    汉子咧嘴憨憨一笑,先伸手扒拉一下提问青年的脑袋后说道:“当然是真的,没看上面还盖着皇帝的金印。再说,皇爷啥时候说话不算哩!就说咱哥俩,就这几天,咱哥俩跟着内官监的老爷们刨刨土、搬搬沙子,哪天不得挣上个几十文!”

    青年摸着脑袋憨憨一笑,“二哥说得没错,以前总听人说,这厂卫和太监就没几个好人,可你看看,这内官监的老爷们也有不少都是太监、公公,虽说抄起那群富户老爷们那是毫不手软,但对咱们这些苦哈哈可是没有半点亏欠。对了,二哥听说没有,像咱们这些没有土地的苦大力,只要咱们愿意,朝廷可是要把那群富户老爷们的地按人头划给咱们,这事情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这事还能有假!”

    突然,方才宣读朝廷诏书的说书人凑到了哥俩身前,先往人群扫了一眼,见围观的百姓都注意到了自己这边,这才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

    “皇爷是什么人,皇爷可是天上的紫薇大帝转世,是老天见咱们这些穷苦人可怜,这才亲命皇爷他老人家来救苦救难的!就说这摊丁入亩和分地的事儿,皇爷不但不收丁口税,还叫那些地多田多的老爷们大把大把地给朝廷交银子,这银子都干嘛使了哪?一是皇爷要跟女真鞑子打仗练兵,二来也是拿银子在南洋给各地遭灾的百姓买粮食!你们说说,就这样的皇爷,他老人家说得事情能不作数吗?”

    围观百姓闻言,皆是纷纷点头称是,更有人提起,现在不仅米价便宜,以往当成宝贝样的食盐现在家家也能买得起。最关键的是,地方衙门和锦衣卫所对米盐的掺杂使假是有一个抓一个,百姓们对此更是纷纷交手称快。

    看火候到了,说书人摇着脑袋说道:“然也,然也!当今皇上虽对官员勋贵和藩王们不讲情面,但你们好好看看,那些被砍了脑袋的,哪个不是自己作下的孽!”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再说这些被皇爷查抄的富户,哪个少了作jian犯科之事,这也就不说了,可皇爷抄了他们的地想到的谁?还是咱们这群百姓,老夫可是听说了,就像你哥俩这种光棍汉,每人不仅能分到二十亩的田地,那耕具耕牛朝廷都是配齐全了的,说不准,还能给你二人配上个南洋来的婆娘哩!”

    说书人的话,顿时就引得周边一阵哄堂大笑,而最先说话的青年却是兴趣十足,一脸期冀地看着说书人问道:“老伯,你可莫要诓我,这朝廷跟咱们分田也就是了,这婆娘……”

    说书人一边收拾自己的东西,一边笑呵呵的回到,“真的假的,你小子去看看不就知道哩!老夫今早刚听官面上的老爷们讲,兹要是年满二十岁到四十五岁还没有婆娘的,都能先去登记候着!老夫还听说了,内官监的老爷们在南洋和那里的土酋土王可是足足换来了两万名妙龄女子,虽说这南洋女子黑了点、皮肤糙了点,可也好过打一辈子光棍!啧啧!要不是老夫已经年过半百,老夫也想去官府先登个记哩!”三斤九两的大明之天启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