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之天启帝国在线阅读 - 第257章 叫新兵见见血(一)

第257章 叫新兵见见血(一)

    听李永贞提到杨榴儿,不用想也知道她是为什么来的。他朱由校不是圣人,随着身体的逐渐恢复,初来为了保住小命而刻意远离女色的担忧也渐渐被抹平。尤其是面对杨榴儿这等足以魅惑天下的尤物,朱由校不动心那才怪了。

    可杨榴儿的身份却是个大麻烦,她那便宜老子杨涟,虽不是朱由校亲自降旨处死的,但指使者魏忠贤,执行者许显纯可都是他身边的宠臣、重臣。何况这事,他当主子的就算不知,但一个事先纵容和事后包庇的“罪名”总是逃不过的。

    杨涟发妻显然是知道杨榴儿的存在的,再加上她的生母,这两个女人对魏忠贤等人的仇恨那绝对就是恨到了骨子里。即便杨榴儿的生母已死,可她犯官之后的身份却是怎么洗都洗不掉的。

    可即便这个女人艳绝天下,尤其那股魅惑人心的气质更是叫人心驰荡漾,作为皇帝,朱由校也绝不会为了一个女人就去处置掉自己身边的重臣,尤其是自己现在本就缺少亲信帮手的情况下。

    所以,对这位绝色美女,朱由校只能采取一不理二不睬的态度,既然这边的事情处理的差不多了,自己也没什么必要再回那处宅子了。

    “派人告诉杨姑娘,她目下已是自由之身,那座园子,就算朕送与她的陪嫁;还有,那白玉京查抄下来的全部财货,也一并送予她好了,朕也算对杨涟有了个交待。”

    李永贞听得下巴都快掉在地上,虽说他李总管还真存了撺掇皇帝纳了杨榴儿的心思,但他也知道,就靠这么一个女子那是绝对撼动不了魏忠贤和皇帝之间的情分的。可就算这样,皇爷您就是收了这绝色佳人放在后宫恶心恶心他魏公公也好啊!您老人家倒好,这干脆就不接招!

    见他愣在原地没个反应,朱由校不由“嗯!”了一声,李永贞一听,身子不由打了一个冷颤,他还真就以为皇帝看破了自己那点伎俩,这又在点拨于他哩。

    当下,李永贞自是不敢怠慢,匆匆施过礼,便招呼手下亲自去处置这事去了。

    而朱由校却以为李永贞是看出了自己那点“心思”,这才亲自跑去布置一切,当下倒也满意地冲着他的背影轻轻点了点头。

    就这样又过了一夜,借着指挥平乱的名头,朱由校直接就住进了盐运使司衙门;而杨榴儿被皇帝“微服私访”又赎身赐宅的事情更是一夜间传遍了整个扬州,这也叫一众本还打她主意的豪商公子们顿时蔫吧了下来。更有传言称,正是听了这位杨姑娘提前告知皇帝扬州盐商和官员上下勾结欺压灶户,皇帝这才亲临扬州来为自己的百姓做主。

    知道这是舆情司又在借机给自己造势,朱由校也懒得理会这些市井传言到最后会传成什么样子,对他来说,眼下最要紧的还是尽快恢复两淮各盐场的稳定才是正理。

    南京的新兵营已经开赴到了扬州,四大盐商和陆逸之的家就是徐维远亲自带人查抄的,这一查不要紧,整个扬州受这四家牵连的大小盐商、灶豪足足又被查抄了七十余家,现在收缴上的白银就足有四五百万两之巨,至于其他的珍奇、田地、粮食、存盐等更是多的难以计数,被隐匿起来的金银更是等着厂卫再去撬。

    正因如此,朱由校怎么也得再等十天半个月的才能启程,周遇吉、郑芝龙的麾下兵马也开赴到了两淮盐区,除了平乱,更多的还是跟着巡检司个州府驻军向灶户们分发粮食。

    剿抚结合,用粮食来维护稳定,用诛杀欺压灶户的地方豪强和盐商的人头来收买民心,这就是朱由校制定的平定sao乱之策。

    所谓的两淮盐区,乃是北起海州,南到通州的一片广大区域,加上两淮地区水网密布,不利于大队兵马调动,粮船只能依靠原本运盐的盐河而行,每到一处,再由各营将士出榜安民,分发粮食。

    不过好在这场sao乱的时间并不长,对灶户盐民来说,只要有粮食、能拿盐来换银子,自己又何必冒着杀头的风险去干那贼寇之事。再加上朱由校听取了李衷纯与贺淳的建议,宣布凡是没犯下jianyin、杀人、劫掠等大罪的,一律赦免各盐区灶民、私盐贩子买卖私盐的前罪和参与sao乱的现罪,这也叫大部分的灶户盐民放下了最后一点戒心,全都老老实实的在家等着官府发粮。

    其实两淮地区河道纵横,灶户们要不是受人蛊惑,下到河里弄些鱼虾果腹也不是很难,所以朝廷的安民告示和赦免令一出,即便有些地方还没分到粮食,一时间也全都消停了下来。

    至于那些以往冒着杀头风险的私盐贩子也是内心欢喜,这官府可说了,以后只要不是把盐卖给北方的鞑子,只要自己有本钱、肯吃苦,老老实实本本分分按照朝廷定下的收购价和市价去贩卖食盐,想求得一个家道小康也不算什么难事。既然好日子就在眼前,那自己还真就犯不上去干那杀头的勾当了。

    灶户盐民们更是兴高采烈,按照朝廷新规,自家只需老老实实按照朝廷制定的标准生产出合格的食盐自会由朝廷按照定价前来收购。而按这新定价算下来,自己的收入居然能翻上几番,眼瞅着日子有了盼头,许多灶户都已经开始在自家的盐田里忙活了起来。

    更叫盐区百姓们感到稀奇的是,朝廷宣布在两淮盐区要成立十二家官营盐场,只要会制盐,又能通过府衙的考核,以后便不是灶户,而是叫什么“官营职工”,据说每月也是要更府衙老爷一样是领薪俸的,还都是定钱,要是干得好了,年根底下还能有其他的赏格。

    可被暴乱灶民围困起来的如东县此时却无法体会到这份来自官府的温暖,燕千帆的手下足有四百多人就掺杂在这几千灶民之中不断鼓动,县城里自打昨天就断了粮食,看着城下黑压压的暴民,还不知道皇帝就在扬州的如东县令此时只觉得内心都在着火……三斤九两的大明之天启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