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之天启帝国在线阅读 - 第243章 想搞钱,先花钱

第243章 想搞钱,先花钱

    踩着青石铺就的小巷,朱由校慢悠悠地穿过坊市间七拐八绕的小巷,饶有兴致地欣赏起了街市两侧各具特色的一栋栋宅院。

    扬州城作为大明两淮转运盐使司的驻地,每年依据产量所发放的盐引足有七十万引之巨,而天启六年大明全境发出的盐引也不过三百万。

    正因如此,扬州城聚集、内迁了一大批炒卖盐引和盐业运营的商人,这些商人依据地域性结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商帮。

    受明初“开中法”之利,许多在边镇开垦商屯的晋商和陕商纷纷内迁到两淮地区,并逐渐形成了以晋商为主的第一代西北商帮。

    而折色法推行之后,有地域便利的徽商更是后来居上,两个最大的商帮也开始在扬州、苏州等地建造园林宅地、相互攀比。

    徽派住宅建造精美,徽商的儒家文化情结在建造住宅时,特别注重将山水风物间的意境移入其中,利用宅院高空地叠山理水、植树种花,其家宅园林处处都透露着“贾而好儒”的古雅和简洁。

    与之相对的,晋商建造的大院则布局工整,处处都显露着富贵与威严。

    总之,在这互相攀比、斗富的心态下,扬州城也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争奇斗艳的独特建筑群。

    不过在朱由校的眼里,这群依靠朝廷特许,垄断了朝廷食盐运销的商人团体不仅聚累了巨额的资本,更是现有盐政下滋养起来的国家蛀虫。

    以天启六年全国征收上来的三百多万两正税税银来计算,当年的盐税是折合现银一百万两。表面上看,这盐税竟足足占据了国家税收的近三分之一,绝对是大明朝廷不可或缺的一大块财政收入。m.zwWX.ORg

    可实际上,这群盐商与腐败的官员和各地卫所相勾结,上下其手,不断加深着对制盐灶户们的盘剥,而盐政的转运盐使司和盐课提举司因每年都收了盐商不少的“例钱”和“孝敬”,对盐政监督上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再加上皇亲国戚、边镇武将等奏讨占窝成风,甚至到了每年户部开中时,朝廷的榜文还没发出,内廷外朝的权贵们就事先遍持书札,预先请托——多者可得数千引票,少亦一二千引。

    边镇和各军卫更是充斥着盐引和权利的利益交换。权贵和边将们每得一张盐引,便可坐收高利——“一引白得银六钱,积而千引,则坐致六百金,万引可得六千金”。洪武朝制定的“监临官及四品以上官员家人不许中盐营利”的法规已徒成具文。

    正因折色法使得作为边镇输粮主力的边商无利可图,逐步造成了“内商座而致富而边商日困”的局面。

    所以到万历四十五年,朝廷决定实行“纲法”,将商人所领的盐引分为十纲,编立纲册,每年以一纲行积引,九纲行新引。

    就是说纲册中有姓名的人永远可以按照原来的数字派行纲引,纲册上没有姓名的人就不能加入到领引销盐的队伍当中。

    可此法虽然限制了权贵参与进盐政,但却未能有效的打击私盐,而盐政之弊积重难返,再加上腐败和权利寻租的常态化。两淮盐业发展的同时,这里也成了整个大明贩卖私盐最为猖獗的地区。

    上辈子,朱由校在影视剧中看到封建王朝打击私盐买卖时那是十分的不理解,这私盐比官盐便宜,朝廷管这事儿干什么,这不就是压迫劳动人民嘛!

    可这辈子成了皇帝,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这私盐是比官盐便宜,可这私盐不给朝廷交税啊!就算交,那区区一百万两的盐税简直就是在嘲笑他小朱皇帝上辈子没念完九年义务教育。

    以“纲法”每纲盐引为二十万引计算,这每引折盐三百斤,获银六钱四厘,称为“窝本”,另税银三两,公使银三两。

    依户部统计,大明现在每年的盐产量应在是六万万斤,按照每引得银六两六钱四分算,朝廷应得盐税银当在一千三百万两以上。

    即便按着开中法全都折成粮食运到边镇,那也足够边军将士老老实实的吃上三年。

    所以,别管是为了银子,还是朱由校看着盐商们竟然比自己过得滋润来气,盐商这种利益寄生集团他小朱皇帝都要将其连根拔起。

    当然,还得把他们私匿下的银子全都挖出来放进内帑才能叫人安心。

    至于怎么搞盐商们的钱,朱由校眼下也只是大致有了个想法,虽说这法子恶毒了点,不过恶人自有恶人磨,他小朱皇帝来当这个能发大财的恶人也是没什么不好的。

    领着一众手下绕了几圈,众人选了一处清静的饭馆草草用了些茶点,实在不放心皇帝安危的方正化这才劝了又劝,朱由校这才老大不情愿地跟着他去了城内李永贞早就布置好了的一处庄园。

    之所以一进城就四处乱逛,朱由校这可不是在领略什么江南园林,他只是在想,要不要抄了这群盐商的家之后,自己是把这些宅子赏赐下去,还是按照后世的做法也搞上一轮“房产开发”给卖掉换钱。

    别笑话小朱皇帝掉进钱眼里,一想到历史上的崇祯因为没钱都快当裤子,朱由校就觉得无论身为一个男人还是身为一名皇帝,这没钱绝对是万万不行的。

    没什么心思再去看看这处李永贞购置下的园子,朱由校直接大马金刀地往正堂一座,直接就把李永贞叫了进来。

    用热毛巾擦过了脸,朱由校这才问向李永贞道:“事情办得如何?”

    李永贞露出一个十分古怪的笑脸道:“启禀皇爷,内官监控制的几大票号在扬州的分号已经备下了足够的现银,山西的那几家奴才也打过了招呼,为了保险起见,这几大票号掌柜和家主的族人已经被奴才控制住了,量他们也不敢向外吐露出去半个自!”三斤九两的大明之天启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