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之天启帝国在线阅读 - 第216章 通译

第216章 通译

    郑芝龙一听皇帝居然单独赐给自己座位,心中却并未感到欢喜,向着左右看了一下,先擦了一下额头冷汗,身体竟然微微颤抖了起来。

    他虽是武将,但郑芝龙素来精明无比,今天这事,先有李永贞拿话点他,皇帝这边虽说看起来对他礼遇有加,可这话里话外的又处处是坑。

    就说这赐座,他今天要是敢坐,周围这一圈的勋贵大臣直接就会被他得罪个遍,可不坐,皇帝真一动怒,说不准一顶抗旨不尊的“大帽”就会直接扣在他的头上。

    一时间,郑芝龙颇有如履薄冰之感,对此番的南京之行也不免多了一丝担忧。

    又抹了一把汗水,郑芝龙憨笑两声对朱由校说道:“皇爷明鉴,下臣不过一粗鄙武夫,今能得见天颜,更是深感皇恩浩荡。然下臣被陛下龙威所慑,被诸位国公重臣虎威所震,这腿已然是没了力气……下臣,下臣还是跪着听旨就好……”

    一番话,说得倒是滴水不漏,即全了其他人的面子,更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很低,顺带脚地还狠狠拍了一下朱由校的“龙屁”!

    “哈哈哈哈哈!”

    朱由校闻言也是仰面而笑,竟直接从椅子上坐起,亲自上前扶了郑芝龙一把。

    “好!很好!郑卿果然是位明大势的良臣猛将,怪不得熊爱卿对你亦是赞誉有加!很好!”

    皇帝亲自降阶来扶,郑芝龙自是不敢再装犊子,忙赶紧起身,规规矩矩地向皇帝行了一个军礼。

    又上下仔细打量了郑芝龙一番,朱由校也不由得在心里好好赞了一下,“啧啧!不愧是历史上纵横大海的‘土皇帝’,倒是生了一副器宇轩昂的好样貌!”

    郑氏一族素来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即便接受招安,更多时候也是听调不听宣。熊文灿虽然对郑家在稳定福建和周边沿海的功绩上赞不绝口,可也十分头疼于郑氏不断膨胀的实力,生怕日后养虎为患,终成尾大不掉之势。

    所以,朱由校说熊文灿赞誉郑芝龙倒是不假,可他后面还有半句:“朝廷应早做布置,以厂卫秘谍渗透其家,其若怀贰志,纵毁福建一省,亦宜早除之而快……”

    但郑家,或者说郑芝龙本人的才干和在福建等地影响力又是朝廷目前稳定福建及沿海地区不可或缺的倚重。再加上郑家和郑芝龙本人与倭国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对郑氏的杀刮存留,朱由校一直存在一种纠结矛盾的心理,此番要不是心存芥蒂,他也断不会亲自试探郑芝龙的心迹。

    不过试探的结果还算不错,郑芝龙倒还真如历史上所表现的一样,即便在其实力足以决断一个小朝廷生死存亡的时候,他本人充其量也就想要谋取个割据一方而已。

    再加上这个时代人们普遍畏惧皇权的通病,只要朱由校能大体维持住朝廷的局面,郑芝龙和郑氏就不敢把自己的野心暴露得太过明显。而一旦朝廷上下真正拧成一股绳,他郑芝龙也只会俯首帖耳地去做大明的忠臣猛将。

    不过朱由校亲自接见郑志龙的目地可不仅仅是试探他这么简单,笑了一下,他对众人说道:“这阅兵礼也都看过了,朕也有些乏了,这几日都住在军营,倒是有劳魏国公和南都的一众卿家为朕cao劳!这样吧,朕先去行宫与朕爱卿稍坐,晚些还是要与众卿一起饮宴一番才是!”

    南京的勋贵官员们至此才终于放下了悬着几天的心,全都露出了一个轻松的笑脸。

    又留下了徐弘基,朱由校正欲起驾入城,又想了一下对李永贞说道:“那三十几个掏了银子的也别就这么打发了,告诉他们,这御宴,也有他们这些‘奉公守法’的商人一席之地!”

    李永贞闻言大喜,笑眯眯地就去张罗一切。

    前番诈来的银子,他李大总管除了打赏手下的,其余可是一分不少的全都交到了皇帝的手里。至于那些产业和庄园,那也都是在内官监登记造了册的,现在就是借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在皇帝身上打主意。毕竟这皇爷可不止一次说了,这他老人家给的才是你的,不给,谁敢伸手那可是要连着九族一齐剁了的。

    今天又推了郑芝龙的宝珠,皇帝这么做,摆明了就是默许他再去敲一波竹杠,当然,这手不能下得太重就是。

    看了一眼李永贞喜滋滋离开的背影,朱由校也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这李永贞也算文武全才,其又是自幼入宫,至今经万历、泰昌、天启三朝,对皇帝和皇室的忠心绝对不缺,只是平日里盛气凌人且性贪好胜,哪怕是方正化和魏忠贤,他李大总管其实也并不放在心上。

    没法子,朱由校身边值得信任,能力又足的大太监其实也就那么几个,唯一一个没啥背景的林继还被他打发到了西北去刨土,虽说这番经历对他来说也算很好的磨炼,可他小朱皇帝身边可也就缺了一个值得信任的手下。

    想起这个堵在门洞里找踢的小太监,朱由校少见的发自内心笑了一下,“嗯!此番倒是要去一趟福建,按着行程,是不是该把林继这猴崽子给喊回来,虽说这太监不算当官,但老子现在就不缺钱,叫他风风光光的衣锦还乡可也不是什么大事儿!”

    去行宫的路上,朱由校这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叫一直被他拉在身旁的郑芝龙更是七上八下的不知皇帝又要怎么调理自己。

    等到了南京行宫的大殿内,一直有些晕晕乎乎的郑芝龙都忘记了自己是怎么就稀里糊涂地坐在了一张椅子上的。

    “郑爱卿!”

    就在郑芝龙低头深思之时,皇帝的声音一下就传进了他的耳朵里,激灵灵打了一个寒战,他整个人就从椅背上弹起,赶紧高声施礼道:“臣在!”

    摆了摆手,朱由校笑着说:“坐下说,坐下说!此间只有魏国公与你我君臣,不必拘礼。不必拘礼!”

    郑芝龙这才发现,徐弘基正坐在一旁正捋着胡须笑吟吟地盯着自己,又向魏国公施过礼,他也不敢坐着,就这么直愣愣地戳在了原地。

    眼见于此,朱由校只好轻叹一声道:“爱卿如此,可是不信任于朕吗?”

    郑芝龙的心脏猛地一抽,忙一俯身就要行跪礼。

    “好了,爱卿既然不是这个意思,那便坐下说话!朕召爱卿前来,是有一事要与爱卿商议!”

    听到皇帝这般说,郑芝龙也就不好再说什么,当下又是千恩万谢了一番,这才坐回到了自己的椅子上。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嗯!很好!郑爱卿,朕知道你在南洋、倭国等地行走数年,对西夷各国以及倭国语言皆是精通,朕命朝廷广开海贸,各地最缺的,便是这通译,但不知爱卿可有良策?”

    一听居然就是这么个“小事儿”,郑芝龙的表情明显一松,略一拱手道:“陛下若说别事,下臣自道见识粗鄙,定是比不得诸位大人。可这通译之事却是不难,陛下有所不知,我大明沿海周边百姓如今广居南洋各国及倭国等地。这人在异乡,自是把那西夷跟倭人的鸟语学了一个七七八八,只是这些人里好多都曾触犯过我大明律法,即便想要报效朝廷,却也更惧国法威严!”

    点了点头,朱由校对这个情况自然是知道的,虽然朝廷已经尽全力招揽,但这些旅居海外的大明人却是怎么也信不过朝廷,无奈之下,他这才把主意打到了在侨民中颇具威信的郑芝龙身上!三斤九两的大明之天启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