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之天启帝国在线阅读 - 第170章 顺昌逆亡

第170章 顺昌逆亡

    暂时搞定了未过门的小媳妇儿,朱由校也从闫展明的口中得知了一切事情的来龙去脉。

    一路之上,林丹汗这个宝贝闺女可没少给闫展明添乐子,而闫展明为了安全考虑,将一行人一分为二,淑侪的随扈跟侍女乘着大车,在闫展明的护卫跟十几个射雕手的保护下赶着车马辎重扮做了商队,商队中那名假扮成淑侪的侍女每日里更是表现得深居简出,任谁看那都是在刻意进行着回避。

    而随行的三千蒙古护卫则远远地吊在车队后面五十里,淑侪也扮成男装混进了这支队伍里,与前面商队的谨小慎微不同,这支人马却是一路大张旗鼓,仿佛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这边是前去和亲的队伍一般,可不管沿途的哪个部落来向王女问安,闫展明都会向着那顶看起来十分普通的马车嚷嚷几句,然后就以王女身体不适为由给打发了。

    这正是闫展明浑水摸鱼的伎俩,厂卫的探子早就侦查到边镇周围出现了数支来历不明人马,其总人数竟足有一千五六百人。

    虽说他这边的人数占优,可不用细琢磨也能猜到这些人必是布下的高手,要是发起突袭,就算能将之击退,可王女一旦有了些许闪失,他闫展明无论是跟皇帝还是林丹汗都没法交待。

    可分出一支几百人的商队作为掩护,不但能混淆敌方的视听,还能给对方造成一种可以一击拿下这几百号人的假象出来,至于自己这里跟着的几千号人,也只要稍稍制造一些麻烦,能够拖延上一点时间也就是了。

    而今天的山谷伏击几乎就是完全按照闫展明的设想发生的,这处山谷按计划是假冒商队与闫展明的一处汇合地,只要过了这处山谷,再往前的一百多里几乎就是无险可据;这也正是为何商队会在谷中搭建那么多帐篷的原因。

    可偏偏商队走路都能过去的那条小河岔在闫展明等人到了之后突然就河水暴涨了起来,周遭一没什么可以搭建浮桥的树木,二来闫展明怎么看怎么就觉得这里面透露着一股阴谋味道。

    于是他一边叫人寻找树木,一面悄悄派人侦查四周。果不其然,一个蒙古侍卫在一个小山坳里发现了十分可疑的五百来个黑衣蒙面的家伙,几乎没用怎么思考,闫展明就带人把这群人给围了。

    之后的事儿,便是他带着人马解决掉了这五百多人,又从他们的口中得知了山谷伏击之事,这才急急忙忙地领人杀了过来。

    听完闫展明的介绍,朱由校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小子,朕果真没看错你,你小子天生就是干外交的料,这外交部长,看来还真是非你莫属了!”

    疑惑地抬起了头,闫展明十分不理解地看向了皇帝。自知多言,朱由校摸了一下鼻尖,一脸不尴不尬地说道:“没什么,这都是后话,后话了……”

    虽然还是不理解,但皇帝说的那个“外交部”,还真就叫他的心脏扑通扑通地加速了跳动。

    陛下这是几个意思?难不成是想再成立个“外交部”不成?啧啧,大明现在算上军备部也只有七个部堂,这要是再来个外交部……

    返回锦州的这一路上,淑侪就躲在了自己的车驾中很少出来,即便偶尔出来放风,但只要看到朱由校,小丫头立马就俏脸绯红地又躲进了马车,朱由校也是无奈,本想调戏调戏这个小丫头,却不想这豪放泼辣的草原妹子居然也害起了羞来,倒显得他像是一个流氓。

    而闫展明这厮,则完全陷入了那个外交部的美梦之中,只要一看到朱由校,话里话外地总会往这个问题上拐,不胜其烦之下,朱由校一脚给他踢到了后军,并严令十煞给他牢牢看住。

    一路上,朱由校想的都是怎么应对眼下辽东的局势,虽说从朝鲜手里坑来了大片地皮,可辽西这边那点土地的产出也根本就不够吃。

    也就是辽南的南四卫还算富庶,明里暗里地又做掉了大批富户,大片的无主之地还是足够分给众多辽南百姓跟有功将士的。

    但辽东的这群地主大族们确实也需要好好清理清理,要不是这群家伙在辽左胡作非为,老奴那“七大恨”又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市场。

    而明末辽东的头号势族大家,当以铁岭李家为最,万历年间,李成梁镇守辽东,爵封宁远伯,其兄弟子侄长期掌握兵权。

    其弟李成材曾任总兵,其子侄李如松、李如梅、李如柏、李如桢、李如梓、李如梧等均担任过辽东总兵等军事要职,可谓“满门富贵”。

    时人称:“李如松以下,人人登坛肘印,个个旋废旋起,其势力之大,环神京数千里,纵横盘踞,不可动摇,以至于自抚镇道将及巡方御史,不出李氏门下亲厚,无不立被斥逐。”

    除了李家这种军伍出身的将门外,还有本就是辽东地方上的豪富,因募兵而被明政府授以军职,从而在政治上、军事上也取得权势的本地豪绅。

    自明中期以后,辽地边备废弛,边军缺乏,而边患却日益严重。

    明政府曾几次号召辽东豪富募兵并授以军职,从而又产生了一批新的军事氏族。

    再有就是辽东的大商巨富,他们自身虽未在军界中任职,但是却和封建政权相勾结,控制着当地的经济影响着当地的政治。

    比如佟养性家的佟氏,其家明末原在开原经商,后迁至抚顺,其家族“雄资一方”并且“能役服其乡人”。

    后金政权建立后,佟养性立即与后金政权相联系,秘密为后金政权输入明朝的禁运物资,后被明朝边吏察觉,遂将其下狱问罪,但其逃出后便直接投奔了后金。努尔哈赤将宗室之女嫁给了他,号“施吾理额驸”,并命其督办钱粮,总理“汉人军民诸政”,为后金在辽东战争中获胜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些功名富贵起家的辽左氏族大姓形成和发展之后,虽然加强了明政府在辽东统治的阶级基础,但同时也不断削弱和影响着明朝的边备。可谓是“得不偿失,功不准过”。

    而随着辽东氏族势力的不断扩大,这些既得利益者们“占种膏腴,私役军士”、“隐占军丁,从嫁使令”。他们隐占、私役的军丁,“一家多者有二三百丁,俱称舍余”。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虽然明中叶以后,辽东边患日益严重,可边军的规模却日益减少。

    也正因辽东的世家大族对辽地百姓跟军役兵丁的不断压迫和迫害,辽东百姓对明朝政府的认同感也逐渐降低。

    熊廷弼在《修复屯田疏》中就曾尖锐地写道:“今屯田多为势豪所侵占。而贫弱军余以无田包有田,少田包多田者往往而是,以此赔补愈重,逃亡愈多,逃亡愈多,抛荒愈众。且辽粮有屯、科、丈、诘四种名色,不知今日之科、丈、诘即昔日之屯田也。屯粮重而科、丈、诘粮轻,jian猾巧立名色,既以避重,又图脱军,弊蠹日滋,屯额日损。”

    针对这一状况,朱由校的计划便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譬如像祖大寿、吴襄这种,不但规规矩矩地听指挥,眼下,这二人更是连自的亲信家丁都献了出来;对于这种识情知趣的忠心属下,朱由校还是不会吝惜手中的封赏,可那些不识抬举的嘛!三斤九两的大明之天启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