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之天启帝国在线阅读 - 第163章 东江省

第163章 东江省

    见大明君臣暂时停止了商议,朝鲜正使赶忙起身施过大礼,cao着一口不算流利的大明官话正色道:“下邦小臣斗胆进言,我朝鲜虽地小贫瘠,但毛帅统帅东江军阵,本就是在替我朝鲜抵御建虏,今又有硕托之祸,实乃建虏亡我朝鲜之心不死所致。既如此,东江大军及大明所需军费及一应补给,小臣愿替国主做保,朝鲜愿承担一半花费,直到大明剿灭虏患。”

    哎呦喂!

    朱由校兴奋的差点没从椅子上蹦起来,这还真是想什么就来什么,自己这边刚一开锣唱戏,这识情知趣的朝鲜人居然就自己贴了上来,一半,嘿嘿,那好啊,既然你都说了一半,那老子还跟你客气个什么劲儿,虽说眼下东江镇就算加上随军家眷也就不到六七万人,可只要有钱有粮,叫他毛文龙招揽个十几万人过去应该还是不难的吧!

    大不了,老子费些力气,从西北流民里再运他十几万人过去安家,反正老子拳头大,就算是刚吃奶的娃娃,黄土埋到脖子的老汉,老子就说他们是军籍,你朝鲜总不好因为这点钱粮就跟大明撕破脸皮吧?

    现在看,这硕托还真是个宝贝疙瘩,眼下不仅不能叫毛文龙把他怼死,还得留着他时不时的给朝鲜人来上那么几下,这样大明就有足够的理由在朝鲜保持住一支规模可观的武装力量。

    再加上朝鲜人的提议又给朱由校提供了一个新思路,那就是利用好硕托这头饿狼,通过他把东江军在皮岛种下的鸦片给卖到日本,再叫内官监暗中出面,倒卖一些大明淘汰下来的火器大炮给他硕托贝勒,这样一来,无论是暗中的鸦片贸易,还是军火贸易赚来的银子倒了几手后还是会流入他小朱皇帝的口袋。

    这样一来,毛文龙和刘兴祚都有足够的好处来守住在朝利益,硕托这个鸦片二道贩子也能通过购买大明火器火炮来壮大自己的实力。到时候,只要派人稍微挑拨一下,硕托也能有足够的本钱去继续祸害倭国,等到时机成熟,大明只要高举讨逆大旗,什么他娘的不征之国,朕这是吊民伐罪,是为了消灭硕托这个女真余孽,是正义之师、是王者之师……

    想着想着,这朱由校是怎么看这朝鲜正使那是怎么顺眼,当下哈哈大笑几声,一摆手,一大堆听着就叫人迷迷糊糊的头衔就给这几位朝鲜使臣赏了下去。

    等把这点没营养的头衔封赏完毕,朱由校又摆出一副为难的模样叹到:“唉!虽然如此,然东江与建虏之间并无甚险阻,其势终不能久守,即便有朝鲜鼎力支撑,其后勤补给仍是十分困难,朕既为天子,自当为万民所虑,长此以往之下,唯恐拖累了朝鲜百姓!”

    听弦音而知雅意,更何况这谋取朝鲜地皮的主意还是张献忠跟罗汝才这两个黑心肝的提出来的,眼下罗汝才奉旨去忙活草原上面的勾当,这给皇帝和音的差事自然就落到了张献忠的头上。

    当下,张献忠摆出一副大老粗的痞赖模样,狞笑着出班拜道:“陛下!臣有话说!”

    朱由校点头示意了一下,只见张献忠大大咧咧地走到朝鲜正使面前问道:“老子问你,这平壤城,是不是你们自己丢的?”

    不知何意的朝鲜正使下意识地点了下头,张献忠把手一挥冲着屋内众人说道:“都看见了吧!这他家的地,他们看不住,所以还得咱大明替他抢回来。”

    扭过头,张献忠继续问道:“俺再问你,这城就算给了尔等,若是建虏又来,尔等可能守得住吗?”

    又下意识地摇了摇头,觉察到了不对,这朝鲜正使又忙点了下头,可还没等说话,张献忠便一巴掌拍在他的肩膀上粗声说:“看看,自己都没底气,既然如此,你们朝鲜就大方点,把这城子让给毛帅他老人家驻军好了,你们的那个叫啥羚羊?就是那个李倧,咱大明将士准保能替他守好门户就是;只要你们按时把钱粮送到平壤,其他的事儿,老子们自己去办!”

    张献忠把话说完,朝鲜这几位使节已经全都在那干嘎巴起了嘴不知到底该怎么接话。

    可眼下这一屋子的大明君臣,除了孙承宗还算老成持重一些,剩下的人里,连卢象升也早就被朱由校给带偏到将节cao喂了狗。

    卢象升捻着胡须起身走到几位朝鲜使臣近前,“几位使臣,秉忠的言语虽然糙了一点,可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你们也不要觉得这是大明想要谋取朝鲜的土地,就说聚集大军援朝,以我大明的实力,别说十万,只需天子一道令谕,纵使百万大军也不过轻而易举。”

    话锋一转,卢象升又继续说道:“但是,且不说聚集大军所需花费,就是将兵马调动到东江和朝鲜,最快也要个把月的时间,而大军齐聚,若是不加整训,三军号令不能一统,仓促与建虏作战,则胜算又有几何?须知萨尔浒之战前鉴不远,我等自该谨慎处之才是!”

    “且毛帅麾下战兵不过万人,即便有刘兴祚部,全军也不过两万余人,即便在朝鲜配合下能够全歼硕托,但损失也必然惨重,若在战后没有一个稳固的后方和坚城为凭,若建虏再度大举来袭,只怕东江跟朝鲜皆不能守矣!”

    “再说,尔等也不要以为担下大军半数花费就是极大负担,这大战过后,三军将士的赏格,阵亡负伤将士的抚恤,这些,大明可是没在朝鲜索取一分一毫。”

    “更何况,这地,还是朝鲜的地,大明除了驻军与随军屯田的家眷,绝对不会去动朝鲜百姓的有主土地,至于其他开荒出来的土地,大明也会在剿灭建虏后全部归还朝鲜。到那时,平壤城经大明数年经营,绝非今日可比,朝鲜凭白得一坚城和大片良田,岂不美哉、妙哉!”

    这下,别说朝鲜使臣,连朱由校也被卢象升说得都觉得自己是不是吃亏了,当然,吃亏的前提是他朱由校昏了头,真把吃到嘴里的地盘又给吐了出来。

    但朱由校明显不会把地盘吐出来,而且卢象升也说了,大明的随军家眷会在平壤以北大兴屯田,这家眷么,什么三叔二大爷,八竿子打不着的大姨四舅的,那不也都是军属嘛!实在人少,那就叫将士们多娶几房媳妇,再不济还能认上几门干亲,家眷么,既然想要屯田开荒,人少了怎么能行。而且朱由校还打算将朝鲜驻军五年便实行一次退伍转业,别的地方也不用去了,直接就扎根朝鲜,建设第二故乡好了。

    等大明人口数彻底在朝鲜北部取得了绝对优势,朝鲜要想从大明手里要地盘,那还得看这群守卫这片土地多年的现役和转业的大明将士们同意不同意才行。

    至于这片土地,朱由校早想好了全部划给东江,把东江镇直接升格为东江府,将现在的东江镇下辖区域和鸭绿江南岸一块地盘全都交给毛文龙继续统领。把平壤交给刘兴祚,将咸镜道和全罗道交给陈继盛。

    当然这是后话,可他小朱皇帝既然已经谋划完毕,他朝鲜君臣要是识相,那便还能来跟大明朝廷来谈,要是不识相,那就去跟毛文龙和刘兴祚两个去谈好了。

    就这样,朝鲜使臣连个响屁都没敢放,就被直接撵出了议事厅,浑浑噩噩的出了院门,朝鲜正使猛地回过神来,回头看着几个属下说道:“快,备马备船,赶紧去向国主禀明此事,此间事大,我等绝不可以擅专!”

    “大人……”其中一个年轻副使上前一步拦了一下继续说道。

    “大人明鉴,我等若是再回朝鲜,这一来二去之下又要耽搁不少时日,且不说硕托那边又会打下多少地方,要是惹得大明不满,我朝鲜只怕亡国灭种就在眼前。”

    “更何况,大明的条件虽说苛刻,但大明为我朝鲜宗主,自朝鲜立国之日起,待我朝鲜始终视若亲子,大人若是担忧,只需在条约中明文罗列即可,大明绝不会因小失大,寒了各番邦属国之心。”三斤九两的大明之天启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