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之天启帝国在线阅读 - 第138章 破

第138章 破

    受后世影视剧的影响,朱由校这个穿越者也认为,八旗每逢战阵皆以骑射见长;直到详细了解后才知道,努尔哈赤的八旗军队无论在规模与作战方式上都已极其成熟和完备,临战时更是十分讲究各兵种间的相互配合。

    据记载,八旗各个牛录行军时,若地广,则八固山并列,队伍整齐,中有节次。

    地狭,则八固山合一路而行,节次不乱。

    每遇战事,皆以披重恺,持长矛大刀者为前锋,以短甲善射者从后面冲击;只有数量并不多的精骑立于阵后、相机接应。

    八旗兵的武器以长枪、大刀、弓箭为主,同时,还千方百计向李朝技工学习鸟铳,并通过人参、貂皮贸易和走私从中原获得火器。

    在治军上,八旗军法严峻,“临战,则每队有押队一人,佩朱箭,如有喧呼、乱次、独进、即以朱箭射击之,战毕查验,背有朱痕者,不问轻重斩之”。

    所以,老奴治下的八旗军队几乎成了这个时代少有的多兵种联合作战的典范,而在这一点上,从朱由校“剽窃”那所得的“九进十连环”军阵上也能略窥一二。

    还有一点叫朱由校感到惊讶的事便是明军对骑兵战术的运用和大明骑兵的素质,以北宋静塞军为例,相比于那个重骑兵横行的时代,大明在马铠覆盖面积上出现了很明显的下降,搭后等大片甲胄已经被彻底废弃,明军骑兵在作战时更加注重保持骑兵的高机动性。

    同时,明军骑兵在作战时也具备很强的破阵能力,因长期与零散分布的蒙古作战,明军骑兵也更擅长小规模接战。

    更叫朱由校感到吃惊的是,明军在骑射方面有时还会沿用蒙古人的“曼古歹”战术(即通过骑兵迂回射击,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密集箭阵对敌人进行覆盖式攻击),直至发展到今日,此战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三眼铳骑兵上进行破阵。

    所以北地的明军骑兵更多选择了单位时间火力密度更强的三眼铳这类火门枪而非鸟铳这类火绳枪,这也与北地明军长期所要面对的敌人是缺少披甲的蒙古人有着很大关系,三眼铳的火力强度和在短距离内的射击威力已经足够满足破敌需求,且三眼铳的多次连发、装填迅速等优点也具有很强的破阵功能性。

    而明军骑兵的半具装骑兵也具备了具装冲锋、长短兵步战、骑射、步射、火器作战等多种作战方式,不仅是壬辰倭乱时的日军队明军中其所“深畏”的就是明军骑兵。

    按《经略御倭奏议·卷二》所说:“弓马为中国之长技,横骛飚奔,风雨骤至,势非倭之跳跃踌蹰者所能支。此不特稷山之堵截,青山之追逐,蒙山战克,历可指数。近日贼之首鼠而不敢出,出而无不歼者,皆以马之力。”

    也正因明军骑兵部队本身所具备的上述优点,朱由校所能做的便是继续发扬其现有优势,充分解决骑兵部队与大明步兵等其他兵种的配合与战场纪律,再通过提高铠甲和武器质量,剩下的只要不拖欠这些士卒的军饷,大明的这群兵痞立刻就会化身成一匹匹随时都能择人而噬的饿狼。

    再说回眼前的这场战斗,后金这支临时拼凑起来的军队虽然看起来人多势众,但其盔甲和武器并不统一,为了方便指挥,努尔哈赤将各队以五百人结成一阵,每阵再列五队,采用高度碎片化的指挥方式来对这十万余人的临时部队进行管理。

    可如此一来,虽然很好的解决了临战指挥的难题,各阵在接战时只需按照既定目标完成作战计划即可,但也造成了各部间缺少统属,一遇强敌,便极容易被突破一点,从而带动整个军阵的不稳。

    而这些原本就是百姓的“民兵”又明显缺少面对骑兵如此密集冲锋的经验,本就是当做炮灰和迟滞明军工具的他们甚至连结成枪阵迎击敌军的环节都没来得及做,便直接与迎面而来的明军骑兵墙狠狠的对撞到了一起。

    因刚刚经历过两轮的火炮轰击,后金的军阵本就显得十分松散,这等凌乱的阵型,对静塞军将士们来说根本就如同砍瓜切菜般容易,长杆三眼铳被第一排的骑兵居高临下地一抡,在一阵骨骼碎裂和人体被马匹撞翻时发出的闷响声中,三千铁骑就像巨斧平推枯草般瞬间就在面前的军阵前扫荡出了一大片缺口。m.zwWX.ORg

    就在两支人马对撞到一起时,低沉的号角突然在女真军阵的左右两翼响了起来,一众女真人惊恐地看向了两边的坡地,只见不知何时,左右各涌出了两支骑兵队伍,在两面代表着大明军队的血红日月旗引领下,正居高临下的向着军阵的肋部发起了又一轮的冲锋。

    面对如墙而进的骑兵冲锋,心理上的震撼与恐惧绝不是这群聚在一起,仅仅凭借人多势众来壮胆的“民兵”所能抵挡的。

    于是,当军阵的肋部又遭受了一轮打击后,女真人自相倒是先乱了起来,最后面的人更是直接选择了向后逃跑,至于已经跟明军纠缠到了一起的袍泽,在他们看来,左右都是送死,只要有人死在自己前面,也就没有必要再去冒着生命危险去救援了。

    就在整个后军军阵已经陷入混乱之时,自坡两翼冲击而下的骑兵又迅速分成了十个冲击小队,开始对着已经乱成一片的女真军阵进行快速的穿插和分割。

    突然,自明军的军阵里响起了无数的喊声,随着一阵“降者免死!”的呼号,这些明军手上的武器却挥舞得更加凌厉,恶狠狠地冲着这群已经十分可怜的后金“民兵”身上就招呼了过去。

    十几个负责指挥作战的八旗将领脸上顿时都是惨白一片,他们知道,己方的“军队”根本就不是面前这支虎狼之师的对手,他现在能做的,便是领着剩下的人去做最后的困兽之斗,只要最大限度地给面前的明军造成杀伤,能迟滞这支可怕的明军,他们的任务也就算完成了。

    在两面包夹的冲锋下,本就缺少统一指挥的后金军阵很快就被分割成了一块一块,而这种抵抗又明显是十分微弱的;当有人带头扔下武器蹲在了地上后,越来越多的后金军士卒纷纷丢下武器而选择了投降。

    对这群人来说,他们已经没必要去为了那个以自己家人为要挟的大汗死战倒底,他们可不老奴的摆牙喇亲兵,他们犯不着真的去死战,既然这群明人说出了降者免死,与其不情不愿地死在了这里,那还不如先保住了自己的小命再说其他的吧!

    可叫这群后金百姓们绝望的是,就在他们逃跑的必经之路上,一支约摸二百人黑衣黑甲的明军就这么横挡到了路上,在这群黑衣人的身前,二十门大明制式的虎蹲炮不知何时已经固定到了四排木架上,黝黑的炮口正对着他们已经做好了轰击的准备。

    这些一心想要逃命的后金百姓一开始也爆发出了十二分的斗志,见这边的人数毕竟薄弱,全都嗷嗷叫唤着挥舞起了手里的武器,向着这群黑衣人就狂奔了过来。

    见这群不知死活的金人竟敢挑战自己,负责堵路的方正化狞笑着命人点燃了火炮的引信,二百余名西厂高手和锦衣卫更是将手里的鸟铳平端,在金人距离己方三十步时就是一顿“砰砰嗙磅”的一轮齐射。

    等火铳打完,早已经被鲜血刺激出了体内凶性的方正化再也忍耐不住,竟然一声长啸直接挥舞着两把大刀从战阵中一跃而起,双脚飞速略过仍显十分厚实的雪地,旋风般就冲杀进了金人的人群之中。

    见对方在只有一个人的情况下竟不知死活地冲向了自己这边,这些金人先是一愣,转瞬间便cao起手里的兵器想要先砍死这个蠢货再说。

    可还没等最前面的几人想好该从哪个部位下刀子时,已经杀到近前的方正化双刀一挥,这几人的脑袋便已经从脖腔上飞了出去,而本就气力不俗的方正化整个身体又在快速行进中猛地一旋,周遭的几个金人瞬间竟被他拦腰斩断,暴喷而出的鲜血立马就喷溅了一地。

    见自家督主气势凶烈,多数都是江湖亡命出身的西厂高手们哪里还有心思去管什么阵列,先是十几个看起来就一脸恶人模样的大汉哈哈狂笑几声,迈开大脚丫子就抡刀迎了上去。

    随后,这群西厂亡命徒和锦衣卫的大爷们纷纷擎出自己趁手的家伙,口中发出了尖利的嚎叫,全都嗷嗷叫着就冲杀了过去。

    在他们看来,无论是混江湖还是混官场,他们都必须讲上一个义气,方督公对自己弟兄们绝对够意思,弟兄们就绝对不能叫他老人家孤军奋战,皇帝老子对自己这群人够仗义,那么谁敢挡皇帝老子的道儿那就是大爷们的仇人,既然是仇人,无论是按江湖规矩还是咱厂卫的家法,那就挡我者死好了……

    这些想要逃命的金人彻底陷入了绝望,几日前还是普通百姓的他们几时见过如此凶悍亡命之徒,这群人就是一群疯子,他们手里的武器是那样的锋利,他们的身形是那样的鬼魅,他们的手段是那样的残忍……

    只见一个黑衣大汉把一个金人用一只手就高高抛起,手中巨大的战斧向着半空一挥,竟直接将人劈开成了两半,漫天而下的血雨中,这名大汉竟发出了野兽般的嘶吼,立刻又舞动着战斧再次冲向了人群。

    其实以金人的人数来说,若是他们能横下一条心来,想冲出去还是不难,但明军的凶猛的火炮和静塞军如山般的气势已经叫他们失去了战斗的意志和决死一战的勇气,而方正化等人的凶狠和血腥更是让他们感觉自己面对的是一群不可战胜的魔鬼,心胆俱裂之下又怎么还有一丝一毫的血性去面对这样的敌人……三斤九两的大明之天启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