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之天启帝国在线阅读 - 第84章 二路使节

第84章 二路使节

    七天后,派往察哈尔部都城察罕浩特的大明使团便将林丹汗欲与大明天子和亲的消息传回了宣府;在有心人的cao纵下,本是大明主动求和的事件却被描绘成了“林丹汗主动嫁女,以求大明天子庇护”,叫沿途的蒙古诸部对这位名义上的大汗更是轻视了几分。

    宣府大营,朱由校命人击鼓升帐,把随行的文臣武将全都聚集到皇帐内,对林丹汗提出的和亲事宜展开了讨论。

    一众文臣的出发点还是面子问题,只是一个劲儿地说和亲有损天朝上国的国威,至于不接受和亲后该怎么去笼络林丹汗,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而武将们倒是提出了一些颇有建设性的意见,卢象升的看法是和亲可取,但名义上必须以大明为主,蒙古公主既然想嫁入大明皇室,必须依大明《户律》先入汉籍,等建了黄册登记后才能再行婚嫁。

    刚从辽东赶来汇报工作的茅元仪更是直言,说林丹汗的陪嫁太过小家子气,这怎么说也要再陪上一些蒙古骑兵护卫公主才是正理。

    看着底下吵成一锅杂烩的文武大臣,朱由校心里倒是觉得有点好笑;其实真论起来,大明在和亲这件事上其实不是没干过,只不过与其他中原王朝普遍嫁闺女不同,大明更多是娶媳妇。

    就连英明神武的朱元璋在刚刚立国之初,为了分化当时的北元和王氏高丽,曾几次向后高丽使者表达过和亲的愿望,而且还是他老朱家嫁公主过去。

    但没想到的是,王氏高丽随后发生政变,李成桂发动政变取代了王氏;但仍旧不死心的朱元璋又再次向李朝提出了和亲要求。

    然而,小心眼儿的李成桂担心嫁过去的公主会以大明为后盾控制李氏朝政,便拒绝了老朱家的这门亲事。

    可老子没干成不代表儿子不行,朱棣登基后,曾三次派人到朝鲜选妃,虽然不是李家的种,但也都是朝鲜国的高官闺秀。

    至于后来那位英宗皇帝,他在“北狩”期间才23岁,正是处在男人的生理旺盛期;据史料记载,也先就打算将自己的meimei嫁给他,但是被他以“朕尚流亡,岂可玷污公主?日后回京,当婚聘之。”为由暂时拒绝了,但也没拒绝彻底。

    至于他老人家那段日子里有没有个蒙古女人给他暖脚,那就更是只可意会了。

    既然列祖列宗能做初一,那他朱由校就做得了十五,眼下的局势,这和亲不仅划算,要是利用好了,没准还能赚上一笔;自己与这蒙古公主要是有了儿子那就更好,到时候只要想个主意,把他林丹汗的其他子嗣全都坑死,那自己的儿子岂不就成了“黄金家族”的独苗……

    越想越得意,朱由校竟不受控制地咧嘴笑了一下,一直站在皇帝身侧的方正化这时正好奉上一盏新换的热茶,见皇帝露出这个笑脸,老方的心里不由“咯噔”一下,心知这位小爷这是又要算计人喽!

    敲了敲桌子,等众人安静下来,朱由校笑着说道:“诸卿所言,各有道理,然朕以为,我大明上承蒙元,与蒙古当属兄弟之邦;且蒙古者,匈奴后裔,太史公曾言‘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即如此,其人皆我炎黄苗裔,朕娶其公主,自无不妥之处。”

    “然建斗、止生二卿所言亦是有理,蒙古公主即入大明,自当入我大明籍,非如此,纵使再cao兵戈,朕亦一力当之。”

    “蒙古公主远嫁,自该有亲信护卫保护,依朕看,当择其部五千健卒为公主部曲。”

    “另外,朕久闻林丹汗之子额哲乃是草原年轻俊杰,既然两国修好,礼部当诚邀额哲王子入我大明太学研习汉家文化。”

    皇帝的话一说完,起初还不以为然、跃跃欲试地想要劝谏的一众文臣也都没了脾气;命蒙古公主入籍,索要精锐士卒也就罢了,可叫额哲小王子入太学这招可就高了,如此一来,无论是对朝廷还是百姓,只要不是瞎子、傻子,那都会认为是他林丹汗送交质子到大明来的;这是任谁都挑不出皇帝的毛病。

    只是,这二次出使的人可就不好选了,第一次出使还好说,鸿胪寺也是随便派了一个寺丞就想应付过去;因为无论从哪方面说,这第一路使节可是给他林丹汗送好处去的,无论谈成谈不成,他林丹汗都不会翻脸砍人,所以也犯不上在人选上费什么心思。

    可这第二次出使就不好说了。

    还是那句话,皇帝提出的前两个条件都有得商量,稍用点心思、只要利益足够,他林丹汗也不会太过反对;但这第三个条件,摆明就有抽他林丹汗嘴巴子的意图,这一个不小心,惹得他林丹汗发了凶性,那可是会丢掉自家小命的啊!

    于是几个文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然没了刚才那股敢与皇帝叫板的气势。

    “妈卖批的!”

    看着几个文官的德性,朱由校先在心里暗骂一句,把目光转向了前日来到宣府的鸿胪寺右少卿。

    而这位朱由校叫不上名字的右少卿大人瞥见皇帝看向自己,却是直接把头埋了下去,不敢与皇帝目光相对。

    朱由校都快被这位头发胡子白了一大把的右少卿气乐了,当下也就不再理他,准备自己直接点名。

    就在此时,一个清朗的声音在人群最后传了过来,“启奏陛下,下臣愿往蒙古。”

    众人齐刷刷回头看向身后,朱由校也是十分好奇是谁这么大胆,敢这时候蹦出来接下这趟差事。

    只见一绿袍小官正恭恭敬敬地跪在门口处,看他补子上所绣黄鹂,众人也就猜到了来人身份——鸿胪寺主簿。

    还没等朱由校开口,鸿胪寺右少卿却是先跳了出来,指着这名小官气呼呼地说道:“闫展明,此间乃是陛下与朝廷重臣们议事的地方,哪里轮得上你来说话!”

    这叫闫展明的小官却是不卑不亢,先向着朱由校施了一礼,在得到皇帝鼓励的目光后,这才正色对着自己的顶头上司说道:“陈大人,陛下召众臣议事,并未规定官员品级,吾虽位小职卑,然报国之心,时时不曾涣散;今北虏主动与我大明结好,正当吾辈报效天子之机,然寺内诸公,竟无一人敢应,某虽不才,愿自请而往,纵死虏手,只求王师北定胡虏之时能享清酒一盏;想我闫家有死国之士,定荣莫大焉。”

    那陈姓少卿被闫展明这番话气得白须乱颤,指着他“你,你,你,你”了半天都没蹦出一句整话,最后竟一个趔趄坐到了地上。

    “好!壮哉!”

    毫不理会这位早该回家养老的陈少卿,朱由校一拍桌案而起,向着闫展明先夸上了一句。又冲方正化摆了一下手,老方会意,唤过两旁侍卫,将这可怜的陈少卿给架了出去。

    又上下打量了一番这叫闫展明的小官,却见他样貌倒是颇为英武,不是这身官服,更像是一名武将。

    朱由校笑着问道:“很好,闫展明,你很有勇气,也很有胆识;不过朕也好奇,你对此行究竟有几分把握?”

    闫展明又施了一礼,恭敬答道:“不敢欺瞒陛下,若还是上次所开条件,臣只有五成把握!”

    “唔!既如此,汝欲如何应对?”朱由校笑着问道。

    “臣只求陛下一句话,便可将成功机会提至八成!”

    闫展明俯身再拜。

    看眼周围诸人,朱由校知道,闫展明是不想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出自己的计划,可明着把人撵走又显得自己这位皇帝不太信任诸位臣子;于是嘿嘿干笑两声,对众文武大臣说道:“这闫展明口气倒是不小,只是朕这大帐之内都是亲贵重臣,这等军国大事,若交于你这一名小官,岂不显得我大明小气。”

    “拟旨,以内官监提督李永贞为漠北宣慰使,明日启程前往察哈尔部,向林丹汗转达大明修好之诚心;擢闫展明为鸿胪寺左寺丞,随使团前往察罕浩特。”

    ……

    三天后,两百多人的大明使团马队刚走出哈喇慎部的领地,骑在马上的李永贞打了个哈欠,对身边的一名亲信番子问道:“按时辰算,公公我是不是该病了?”

    那番子闻言,只在马上低头拱手,却是没敢接下他李大公公的话头。

    拿鞭子轻轻抽了这名番子肩膀一下,李永贞装出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说道:“还不扶公公我下马,你见过哪家病人还能自己下马的。”

    几名护卫无奈,心想这左右都是你您老人家的亲信,那名护卫使团的独眼将军更是早早就把头扭向了一边,谁会管你李公公这是真病还是假病啊!

    不过他李公公有心思想要耍耍,这当小的地自然不会卷了他老人家的心情,于是也不废话,七手八脚的把李永贞抬到了早就铺好毛毯的一驾马车上。

    又命人将闫展明叫了过来,李永贞这才有气无力地对他说道:“闫,闫寺丞,本督,咳咳咳,本督怕是不行了,这,这趟差事,就全托付给你了……”

    闫展明心中虽然觉得好笑,但他也不知道这位李公公又想卖什么药,也只好配合着李永贞在这演起了“戏”。

    终于,自己也觉得快装不下去的李永贞终于把该交代的都交代完了;于是也就不再废话,在十几名护卫的保护下,又向哈喇慎部返了回去。

    见李永贞等人走得远了,负责使团护卫的马祥麟纵马来到闫展明的身边,“这李公公又在卖什么关子?”

    闫展明摇了摇头,轻叹一声道:“谁知道那,也许只是戏耍一下闫某罢了!”

    “啪!”

    马祥麟拍了他的肩膀一下,又一脸好奇的问道:“你究竟跟陛下讨了哪句口谕?你又怎么知道那林丹汗听了就会全盘接受陛下提出的条件?”

    “哈哈哈!”

    闫展明却并不答话,狠狠抽了战马一鞭,一边向前疾驰,一边回头冲着马祥麟喊道:“马将军,闫某虽是文官,但这骑术却也不差,你可愿与某比个高低?”

    看了已经窜出老远的闫展明一眼,又回头看了下早就没影了的李永贞,马祥麟小声骂道:“他娘的,你二人都是疯子不成?”三斤九两的大明之天启帝国